在云南普洱市中心豎立著一尊諸葛亮的雕像,當?shù)厝朔Q其為茶祖。
手握羽扇,運籌帷幄指揮千軍萬馬的諸葛亮怎么就成了云南人心中的茶祖呢?
? 武侯遺種
普洱茶作為歷史悠久的名茶,關于它的故事和傳說長期流傳不休?!拔浜钸z種”便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個。
清人阮福在《普洱茶記》中描繪:“其冶革登山,有茶王樹,較眾茶獨高大,相傳武侯遺種,夷民當采時,先具酒醴禮祭于此。”在這些文本的傳說中,這里的茶,都是“武侯遺種”,而祭祀茶祖諸葛亮的的儀式,作為活態(tài)文本至今仍在云南少數(shù)民族村寨遺留。于是,在云南古茶區(qū),就有了“孔明山”“孔明茶”。
至于古六大茶山的來歷,據(jù)清代古籍《普洱府志古跡》記載,六大茶山的名字是因諸葛亮遺器而得:六茶山遺器俱在城南境,舊傳武侯遍歷六山,留銅鑼于悠樂,置銅鉺于莽枝,埋鐵磚于蠻磚,遺木梆于倚邦,埋馬蹬于革蹬,置撒袋于慢撒。因以名其山。
在云南,諸葛亮在某種程度上是先進漢文化的代表。在主流的歷史學著作中,諸葛亮與云南的故事,主要是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南中有關,他春天南征,秋天即回。南征之事,在歷史的洪流中早已塵埃落定,而作為茶祖的諸葛亮,卻在歷史、在傳說、在儀式中鮮活地存在、延續(xù)。
云南民間傳說,古六大茶山的茶樹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武侯諸葛亮所種,古六大茶山的名字也是武侯留物賜名所得。傳說諸葛亮南征之時,蜀國軍隊進入倚邦、易武等地時,將土不時患眼疾,藥物供應不上,軍隊戰(zhàn)斗力漸漸喪失。諸葛亮為此憂心忡忡。某日,諸葛亮登高了望,隨手將隨身攜帶的手杖插于土中,手杖竟生根發(fā)芽,長出粗壯的青枝綠葉。蜀軍將士采其枝葉煎水飲用和洗眼以后,眼疾痊愈。那手杖長成的樹就是茶樹,人稱茶王樹。
還有一說為,諸葛亮班師回朝時,部分將士不愿北歸,因此諸葛亮將他們安置在古六大茶山區(qū)域內(nèi),并教他們種植茶樹,以茶換物,以維持生計。民間傳說認為,茶樹是諸葛亮遺留下來的,因此當?shù)厝嗣駥⒅T葛亮視為“茶祖”,將古茶樹視為神樹,并經(jīng)常以酒水祭祀。
從現(xiàn)有的資料來看,云南茶葉種植的歷史遠早于三國時期,因此“武侯遺種”之說難以成立。而且文獻表明諸葛亮南征并未到達思茅、字洱地區(qū),因此這個傳說多為虛構,是后人穿鑿附會之說。
? 孔明興茶
諸葛亮率軍征服南中,其本人最遠只到過曲靖,為什么遙遠的滇西南、滇西,甚至緬甸、老撾等產(chǎn)茶區(qū)都流傳有孔明興茶、武侯遺種的傳說,其實這反映的是巴蜀先進的茶葉種植文明深入影響云南的事實。
“孔明興茶”,并不是說諸葛亮親自教云南原住民種茶,而是說其大規(guī)模深入治理南中,導致巴蜀的漢文化大量南傳云南,其中也包括四川先進的茶種與種植技術的引入,從而大幅度提升了云南茶葉種植水平,讓云南茶產(chǎn)業(yè)走出濮人種茶的蒙昧時期,經(jīng)過魏晉南北朝的醞釀,終于在唐代進入了銀生茶時期。
而“武侯遺種”指的是,四川小葉良種傳入云南,云南在大面積種小葉種的同時,也借鑒巴蜀大地傳來的選育茶種技術,對云南大葉種進行改良,經(jīng)過上千年不斷的努力,培育出大葉原生種、大葉良種,并在明清兩朝的普洱茶時期對改良后的大葉種進行大規(guī)模推廣,使得云南成為以大葉種為主的產(chǎn)茶區(qū)。
“名動天下”陳香普洱傳承至今,使得我們得以體會其“濃稠綿軟、口感醇厚、甘甜生津、茶氣鼓蕩”。